中国信用卡积分政策(朝令夕改会有什么后果)
昨天发了一张《信用卡积分规则优化调整公告的补充说明》的信用卡,主要目的是所有境外可以认可的信用卡刷卡或者网上交易都会累积积分,国内航空公司的航空公司和酒店的线上线下支付也会累积积分,但是商家需要在银行发的《商户名单》里公布。
如果单纯看这张《补充说明》,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要知道,就在一个月前,这张信用卡发行的《信用卡积分规则优化调整公告》中,已经禁止将商户类别代码(MCC)作为累积积分的依据,切断了线下POS刷卡拿分的模式。只有在线消费才能获得积分。上个月发布的《公告》出版后,一些媒体在采访其内容时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随着移动支付成为主流支付方式,其地位已经不可动摇。据央行《2019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披露,2019年移动支付业务数量达到1000亿笔,交易金额340万亿元。再加上疫情爆发,出行、大额消费明显下降,导致电商、外卖等生活方式升温,以移动支付、网络支付为主。所以信用卡积分向网上交易倾斜无可厚非。
信用卡消费积分是信用卡客户忠诚度计划的重要手段。但随着信用卡市场的发展,信用卡消费积分的作用正逐渐显现疲态,消费积分对用户的吸引力也在下降。此外,一些不法持卡人利用线下POS机大量套现积分,用于兑换银行的高额积分礼品,也给银行带来了一定的损失。这可能是银行突然《公告》,一刀切断线下POS交易点背后的难点之一。
但是这样做明智吗?消费场景是信用卡业务的命脉,缺一不可。中国移动支付已跃居全球第一,成为主要支付方式。其背后是中国自己的“卡组织”,这也使得中国的移动支付形式更加丰富,不仅包括扫码支付、网上支付,还包括银行IC卡闪付、手机闪付(类支付)等多种形式。虽然某种方式成为主流,但并不意味着其他形式会被拒之门外。在这家银行的《公告》里,甚至一些特殊的快捷支付都设置了积分门槛。这是一种“歧视”吗?
采访中特别强调,银行使用线下POS刷卡消费积分,是因噎废食的表现。第一,各种支付方式要一视同仁。即使考虑到费率等原因,政策也可以有所倾斜,多点奖励。但是,并不是因此而“非黑即白”或者“非此即彼”的结果,所以不要通过政策给自己筑起“壁垒”,更不要形成行业“歧视”。
其次,需要考虑到仍然有用户会使用信用卡在网上刷卡,尤其是大量的境外消费卡是通过POS机刷卡的。但如果按照银行的《公告》完全排除线下POS刷卡评分模式,有境外消费需求的用户如果被告知这一规定,结果应该不言而喻。
原因很简单。如果每种支付方式都是一样的权益,用户就没有意见了。如果出于业务考虑,对某种支付方式给予奖励政策,如提供扫码支付多积分奖励、提供境外消费高额返现活动等。其他用户会考虑不需要,但不影响自己合法权益的情况下不会有意见。但如果权益高调向某一种支付方式倾斜,其他方式的利益被切断,那么用户权益受到影响时,用户就会有异议。除非银行考虑到放弃这部分用户也是自身经营的策略,否则这样做会影响用户权益的公平性。其实当时看到《公告》,已经决定不再使用这张银行信用卡了。
所以3月31日银行再发《补充说明》也就不足为奇了。《补充说明》不仅将银行实卡的境外线上线下支付全部纳入积分体系,还选择了国内商旅类的部分航空公司和酒店恢复积分累积。《补充说明》中提到的补充说明是“优化体验,扩大分发范围,覆盖更多高频消费场景”,但感觉像是《公告》中BUG的补丁。
对于《公告》的推出,不排除当时银行出于自身业务的一些考虑。但是这个《公告》感觉太随意了,没有充分考虑市场需求。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处理,必然会出问题。这是《公告》推出一个月后才发布修复的关键点。
从这件事,我想到了十一年前市场上的一个案例。2009年,深发信用卡突然出台规定,将深发信用卡全年免手续费刷卡次数提高到18次。毕竟其他各大信用卡都是刷几次才免年费的。深发信用卡并不突出,就贸然增加了免年费刷卡次数,当时就引起了用户的非议。即使在今天,信用卡刷卡18次免年费也很少见。不知道当年深圳信用卡定了什么标准,是什么给了深圳信用卡这样的勇气。然而,当我忘记自己是否刷了18次,达到免年费的标准时,深发信用卡在市场上走到了尽头。
要打造一款在市场上口碑很好的高端信用卡产品,需要多年的精心培育,受到市场的青睐。美国运通百夫长信用卡花了几十年时间打造成为高端信用卡品牌。中信Vsia无限卡、招商银行经典白金卡、浦发AE白金卡等产品在国内信用卡市场,或直接定位高端信用卡,或经过几年的不断耕耘,赢得了当今市场的口碑。高端产品只有建设一些高端酒店等高端消费人群,才能成为高端。
如今,信用卡业务在市场上面临越来越多的困难。这很好理解,银行也需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的市场情况选择不同的经营策略。但在制定相应政策时,要做好相应策略的市场调研和评估,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不能用拍脑袋出政策的方法。虽然事后可以修复,但是让市场留下不良反应是得不偿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