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百信银行经营情况(应收账款坏账核销分录)
近日,中信百信银行披露了2022年一季度业绩数据。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百信银行实现营业收入9.18亿元,净利润1.58亿元,占去年利润总额的60%。截至2022年3月末,百信银行贷款总额646.74亿元,其中不良贷款余额9.90亿元,不良贷款率1.53%。此外,2022年一季度,百信银行信贷资产减值损失为4.5亿元,占当期收入的49%,占当期营业费用总额的63%。
不过,新经济IPO注意到,看似靓丽的季报,可能是百信银行对过去几年财务数据“美化”的结果。
来自百信银行的公开披露信息。
根据百信银行披露的信息,截至2021年12月31日,用户6911万,其中价值用户841万。百信银行没有解释什么是“价值”用户。如果这里指的是“贡献营收/业绩的用户”,百信银行注册用户6911万,转化率约为12%。
从业绩来看,2019-2021年,百信银行营业收入分别为23.9亿元、17.23亿元、29.98亿元,营收波动较大;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976万元、-3.88亿元和2.60亿元。
来自百信银行的公开披露信息。
对于2020年营收下滑和净利润大幅亏损,百信银行的解释是“在增加拨备的同时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此外,响应国家号召,支持稳定企业保就业,贷款价格主动下调。
然而,新经济IPO发现,百信银行的主要贷款业务并不是小微企业贷款和公司贷款,而是个人消费贷款。2020年,百信银行公司贷款余额约20亿元,而个人消费贷款高达396亿元,是公司贷款的近20倍。百信银行也在2020年年报中表示,聚焦自营消费信贷,推出面向年轻个人用户的信贷服务品牌“好汇华”。2020年,自营消费信贷累计放贷较2019年增长12倍,新增信贷用户较2019年增长45倍。
考虑到2020年的信贷环境和百信银行的财务数据,百信银行2020年亏损的主要原因应该是消费信贷过度扩张导致的坏账上升。
从逾期贷款和不良贷款数据来看,近三年百信银行的资产质量一直较差。信用社在百信银行评级报告中指出,2018年至2020年,百信银行不良贷款分别为3.86亿元、6.66亿元和8.03亿元,逾期贷款分别为9.77亿元、19.58亿元和14.92亿元。
然而,新经济IPO发现,在联合征信的两份报告中,百信银行的坏账核销数据出现了“明争暗斗”的奇怪现象。
2021年12月21日,联合资信在百信银行评级报告中指出,“2019年,百信银行首次核销和清收不良贷款,规模分别为3.11亿元和0.74亿元;2020年核销和现金回笼规模分别为4.78亿元和0.24亿元。2020年末,百信银行不良率为1.65%;2021年上半年,百信银行核销不良贷款5.95亿元,收回现金1900万元。”
这意味着,2019年、2020年、2021年上半年,百信银行已累计核销不良贷款13.84亿元,收回现金1.17亿元。
截图自联合信用2021年12月评级报告。
然而不到半年后,2022年5月10日,联合信用在百信银行的另一份评级报告中给出了悬殊数据。“2019年,百信银行首次核销清收不良贷款,规模分别为10.07亿元和0.74亿元;2020年和2021年核销规模分别为11.44亿元和11.55亿元,现金回笼规模分别为2400万元和1800万元。
根据上述数据,2019年、2020年、2021年,百信银行共核销不良贷款33.06亿元,其中2019年、2020年核销21.51亿元,为1.362 bi
为了核对联合资信百信银行评级报告中不良贷款核销数据的差异,新经济IPO做了如下图表。显然,如此巨大的数据差异很难用错误来解释。考虑到联合信用评级引用的数据均来自百信银行的监管报告,这些数据出错的可能性极低。唯一的解释是,百信银行在2022年上半年对过去几年的财务报表进行了“调整”,导致不良贷款核销数据突然激增。
事实上,百信银行的不良贷款核销数据有很多口径,不仅仅是在联合信用的评级报告中。新经济IPO发现,在普华永道提供的百信银行2019年审计报告中,百信银行2018年和2019年核销的不良贷款分别为996万元和9.77亿元。9.77亿元的数据也与上述联合授信的两个版本不同。
截图自普华永道2019百信银行审计报告。
百信银行混乱的财务数据口径让人怀疑,百信银行的财务报表是不是打扮的小姑娘?
公开资料显示,百信银行于2017年11月正式开业。是由中信银行和百度联合发起的全国首家独立法人直销银行,也是全国首家国家控股的互联网银行,具有全国展业资格。百信银行没有线下实体网点,全部通过互联网展示。
2018年7月,百信银行获得百度博瑞和中信银行20亿元人民币战略投资。本次增资后,百信银行注册资本增至40亿元。
2020年11月,百信银行完成新一轮增资,引入知名外资机构加拿大养老基金。注册资本从40亿元增加到56.34亿元,评估值126.76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百信银行得到了大股东中信银行的大力支持。新经济IPO注意到,中信银行曾承诺在百信银行出现流动性危机时提供流动性支持,并在经营亏损侵蚀资本时及时补足资本。